11年摄影培训经验

5000+摄影培训学员收益

拍荷花应该如何用色才有灵魂

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22/8/5 17:33:36

   荷花具有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高尚品质,因此人们把荷花称为“花中君子”。唐代李白的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则赞誉了荷花的自然美。每年夏季众多的美术家、摄影家们总是光顾荷塘并且留连忘返。但是如何把荷花的美貌、高洁拍摄下来而又不落俗套,则需要换种思路去拍摄荷花。
色彩的视觉语言

    最近江南连雨不断,也是拍荷花的好时节。我个人觉得,荷花摄影而言,最难把控的是色彩,多一分则艳,少一分则枯,特别是粉红的荷花,绿色的荷叶在一起时,弄不好,就把本来出淤泥而不然的谦谦君子,拍成了略带几分民间年画味道的乡土气息。从色彩学上来说,红色和绿色是死对头,是补色,但也是视觉的反差对冲色。
 
    所以,红色的荷花,和绿色的荷叶在一起最难组合搭配。这就是为什么交通信号灯,采用红绿灯的原因,视觉反差极大,容易区隔。但凡事并非绝对,红绿在一起搭配,如果能适当调整色彩的明度,饱和度,和色彩偏向,也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。
  当然,这种色彩美学的认知,仅仅是从我个人审美取向谈一些个人看法,出发点是偏好安静的审美角度。 宋明时期,审美偏安静,素雅。从清朝开始,几百年下来,民间有着大量红配绿的艺术土壤,比如,为了刻意表达华丽,富贵的感觉,红配绿,可以很好的演绎这样的视觉对冲,夸张感。所以,色彩审美没有对错,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,也要懂得相互包容。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,坚持喜欢的,但也可以尊重别人喜欢的。
 
 我自己看照片,可能理性更多点,但理性里也会有很多感性。还是如这张荷花,我拿到这张图,后期思路第一还是 如何避免撞色,首先,我的经验告诉我,大绿+大红在一起,不会是很好看,于是,我就尽力避免这样的色彩组合。 
 
    其次,荷花有自己的花语,什么君子啊,什么高洁啊,这些都是世人赋予的,或许很多人理智上不会那么认为,但其实主要是中国人,耳闻目染的,从小早就被这种文化催眠。大家理智上不会觉得荷花有什么特别之处,但潜意识还是觉得,荷花应该是怎样的,应该是和别的花有什么不同。
很明显,
上面是冷色系,下面是暖色系。 但暖色带来的后果,就是让绿色看着更多了几分“地气”,但下面这个地气,是我个人不喜欢的,我非常不喜欢红绿组合带来的反差,会让我觉得特别燥,因为荷花在我印象里,应该是高洁的,傲骨的,所以,我把它改变了一下。当然,它面目全非了,不过没关系,我看着舒服就好。我只是普通人,摄影是为了悦己,不是为了承担什么担当大义的。
色彩与生命的联系

    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感性的,远远看去一个人,第一感受就是衣物的色彩,然后才能是细节。色彩更超越理性的,是一种挡不住,扑面而来的感受。我看照片,第一眼,总是色彩,如果是我喜欢的色彩氛围,我会多看几眼,然后上升到理智,分析下照片的内容。 如果色彩极度不喜欢,会潜意识略过内容。
 
    这其实是色彩本身的性格和语言的传递,我们内心大概会潜意识的,选择性接受自己喜好的色彩。比如,我是喜欢安静的人,对偏安静的色彩,如,青调,蓝调会多看几眼。 反之,对反差较大的,显得杂乱五颜六色的色彩,会潜意识的选择性失明。
摄影里色彩的修养

    摄影可以作为生活的乐趣,也可以作为性格修养的方式。相对于美术,音乐,摄影的门槛更低,更容易上手。但门槛低,不代表就简单。会按快门和摄影,还差的很远。
 
    早在上个世纪,民国时代那些大师们,蔡元培,丰子恺,鲁迅,徐悲鸿等就对摄影做过很多艺术和审美的探讨,现在网络上那些摄影与艺术关系的争论,早在七八十年前,大师们就有了各自的见解和定论。
 
    民国大师们,对摄影最艺术和个性的一面,有个共识,就是构图。相机是写实的,但构图却又是极具个人视角和个性的。但那个时代,还是黑白摄影。 如今,我想,应该再加上一条,色彩。